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4篇
  免费   1758篇
  国内免费   2313篇
测绘学   985篇
大气科学   2309篇
地球物理   952篇
地质学   3923篇
海洋学   1919篇
天文学   229篇
综合类   708篇
自然地理   1540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362篇
  2022年   466篇
  2021年   567篇
  2020年   490篇
  2019年   541篇
  2018年   410篇
  2017年   406篇
  2016年   416篇
  2015年   491篇
  2014年   732篇
  2013年   547篇
  2012年   601篇
  2011年   577篇
  2010年   518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537篇
  2007年   468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65篇
  2003年   332篇
  2002年   275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30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87篇
  1997年   150篇
  1996年   15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22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77篇
  1990年   82篇
  1989年   60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2篇
  1933年   2篇
  192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1998年5-6月南海上混合层、温跃层 不同定义的比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混合层和温跃层的两种不同定义,对1998年南海南北部和西太平洋混合层和温跃层的定点观测资料进行了计算和分析,比较了不同定义确定的混层,温跃层的共同点和差异。在此基础上,得出南海和西太平洋的障碍层厚度。  相似文献   
62.
雄性三倍体长牡蛎繁殖潜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很多人做过三倍体长牡砺的诱导工作,但在三倍体性腺发育及配子活力方面的研究,目前仅见Allen等1986年和1990年对三倍体的海螂和长蛎异常配子的发生报道。Cox1996年研究了悉尼岩牡蛎三倍体性腺发育情况,姜卫国等对三倍体合浦珠母贝的生殖腺进行了观察,李霞[1]对三倍体长牡蛎的性腺发育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作者用流式细胞仪对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二、三倍体的性腺细胞进行了初步分析,回答了三倍体长牡蛎生殖潜力及性比方面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研究三倍体长牡蛎的生长、繁殖、杂…  相似文献   
63.
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许爱玉  陈松 《台湾海峡》1993,12(1):16-20
根据1984年湄洲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析资料,讨论了它们的地球化学特征和主要来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Fe、Mn、Cu、Ni 的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3.21%、730×10~(-6)、19.4×10~(-6)、44×10~(-6)分布比较均匀,Pb、Zn 和Co 含量(质量分数均值分别为47.0×10~(-6)、25.8×10~(-6)和243×10~(-6))偏高,微量金属含量不受Fe-Mn 氧化物和有机物控制,本地区的金属来源受陆源输入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4.
本文通过对实测数据的理论计算,分析了海水温跃层对侧扫声纳测量声图的影响,同时阐述了实测水温数据的预处理对侧扫声纳测量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5.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重矿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约200年样品的矿物,着重分析了重矿物的组合、含量变化、形态特征等,把珠江口重矿物的平面分布划为五个重矿物区。综合分析重矿物各方面的特性和搬运、沉积过程后认为,珠江口重矿物主要来源于西、北江,其次为东江、海岸和岛屿的近源积也有局部意义。指出珠江口为现代陆源物质充填的河口湾;其沉积环境控制了重矿的矿物组合、形态特征、含量变化和分区;重矿物沉积形成过程的规律性、可供寻找地质时期的现代的浅海(古滨海)砂矿借鉴。  相似文献   
66.
对1999年6月采自冲绳海槽北部的62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底栖有孔虫分析。研究表明,该区属种多为中外陆架和上部陆坡常见底栖有孔虫,其中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在研究区域内广泛分布。底栖有孔虫群落明显受研究区水团的制约,该区底栖有孔虫Q型因子分析反映的4个组合分别对应不同的水团影响:组合1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Uvigerina sp.、Ammonia ketienziensis、Textularia pseudocarinata为主,代表陆架混合水团影响环境;组合2以Uvigerina peregrina、Beregrina、Bulimina mexicana、Bulimina submarginata、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黑潮暖流中层水影响下的环境;组合3以喜营养分子Bulimina marginata和Bolivina robusta为主,代表冷涡沉积和上升流沉积区的环境;组合4以Cibicides pseudoungerianus、Globocassidulina subglobosa为主,代表了对马暖流水团影响下的环境,其中水团的氧含量水平和营养状况是影响底栖有孔虫组合变化的主要因素。底栖有孔虫的丰度从西往东依次出现两个丰度高值带,一个位于研究区西部100—140m水深的陆架区,另一个位于400—600m水深的上陆坡,后者可能反映了冲绳海槽大陆坡普遍发育的陆坡上升流现象。  相似文献   
67.
冲绳海槽北部表层沉积物中的钙质超微化石及其环境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冲绳海槽表层沉积物中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对海槽北部槽坡区 ( 2 9°5 8.33′— 31°31 .2 3′N ,1 2 7°39.5 5′— 1 2 8°5 9.61′E) 34个表层样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共发现 35种钙质超微化石 ,其中优势种为Gephyrocapsaoceanica、Emilianiahuxleyi和Florisphaeraprofun da ;G .oceanica、E .huxleyi等的百分含量变化和特征属种U .tenuis的出现 ,表明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组合面貌与东海外陆架相似 ,和东海及南海都属于北太平洋中央水团组合。G .oceanica的含量与海水营养盐存在一定的关系 ,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 ;暖水分子U .irregularis、U .sibogae和O .fragilis的较高含量和冷水分子G .caribbeanica和Calcidiscusleptoporus的较低含量 ,进一步反映该区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受到黑潮及对马暖流的影响 ,其中温度、盐度和表层海水结构性质 ,如海水透明度等因素可能为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8.
南极冰藻的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与其低温适应性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南极水样中分离出来的4种南极冰藻(2种硅藻和2种绿藻)在不同温度下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研究,发现2种硅藻(H1和H2)通过增加胞内脂肪含量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组成来提高其低温适应性,而且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多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绿藻L1的总脂含量变化不大,但在低温条件下,其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亦相应提高;绿藻L4的总脂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与2种硅藻相似,但2种绿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远高于单不饱和脂肪酸,发挥主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还显示,低温有利于短链脂肪酸的合成。同时作为膜磷脂重要组成成分的C22:6脂肪酸在4种冰藻中均保持稳定,含量相对较高,这也是对南极低温环境条件的适应。  相似文献   
69.
通过对南海东北部128个表层沉积样品的定量研究,揭示隆源和矿物碎屑各组分的分布,也显示了组分分析作为一种简单、快速的研究方法在海洋古环境研究中的潜力,研究区生源碎屑的分布明显受与水深相关的深海溶解作用所控制,水深3500-4000m的现代南海CCD以下,钙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减少,而硅质生物的含量急剧增加,研究区表层沉积中的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亚洲大陆,吕宋镐的风化产物只起次要作用,且其分布主要受与离岸距离远近和海流相关的搬运作用所控制。  相似文献   
70.
西太平洋暖池展布于热带太平洋中、西部海域,其水温终年高于28℃(Wyrtki,1989;张启龙等,1997)。其最主要特征是水温高,热含量丰富。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大洋表面水温(SST)最高的海域,也是全球大气运动最主要的热源地和对流活动的最活跃区。暖池以热量和水汽形式将大部分能量释放给大气,从而影响大气环流系统。海-气耦合模式研究表明(Philander,1990),暖池海域SST的变化,尤其是它处于高值时的微小变化会对大气环流演变产生十分显著的影响。近年来的一些研究结果也表明(黄荣辉等,1994;董敏等,1994),暖池SST的异常会导致大气环流,尤其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变化,进而影响东亚夏季降水。由此可见,暖池SST的变异对东亚乃至全球气候的异常及灾害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是旱涝灾害多发的省份之一。山东全年的降水量主要集中在夏季(6~8月),其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0%以上。可见,夏季降水量的多寡对山东全年的天气变化和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因此,开展山东夏季降水及其长期预测研究不仅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而且还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许多学者已就西太平洋暖池热状态变异对我国东部地区汛期降水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一些颇有意义的成果(黄荣辉等,1994;翁学传等,1996)。然而,在以住的研究中,涉及西太平洋暖池对山东夏季降水影响的研究却很少,迄今尚未见专文报道。本文作者利用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提供的1950~1998年间太平洋2°×2°经纬度格点月平均SST资料、1951~1998年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指数和1961~1999年间山东省气象台站的降水资料,研究了西太平洋暖池SST变异对山东夏季降水的影响,为山东夏季旱涝预测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